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庆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10名在各行业、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工匠人才。重庆轨道集团运营一公司1号线信号车间副主任陈晔获得重庆市“2020巴渝工匠年度人物”殊荣。
作为一名轨道交通技术能手,陈晔先后获得过“重庆市青年职业标兵”“重庆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技术能手”等荣誉。自2008年进入轨道集团以来,他始终奋战在信号系统设备维护一线,从事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维保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犹如一个人的大脑神经中枢,指挥、控制和监控着列车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实现列车运行现代化,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系统。陈晔一直致力于信号系统技术难题的研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秉承初心 精益求精
2018年,以陈晔为带头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马家岩基地成立,同年工作室被命名为“重庆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集团高度重视工作室的创建,协调配置了约196平米的专用场地,从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陈晔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工作中不断积极探索,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针对生产现场发现的隐患、故障、缺陷等技术难题,进行排查分析,集思广益,认真讨论,逐项解决。截至目前,工作室团队累计开展技改及创新工作14项,攻克技术难题2项,成果转化10项,减少无线设备故障率60%以上,自主修复进口及国产设备130多件,为集团节省资金600多万元,提高了备品备件使用率,为集团节约了运营设备维护成本。
陈晔(右二)积极探索、认真分析技术问题
攻坚克难 争创一流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初期,由国外厂家提供的信号设备在高架区段有时会出现因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的信号干扰问题,厂家一直未能提供有效改进措施和方法。为解决此问题,陈晔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探索k8凯发官网的解决方案,联系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电信联通移动运营商、西门子等单位做好协调工作,爬坡上坎实地调查,精益求精仔细对轨道沿线基站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针对每一处现场情况,一次又一次尝试,通过增加无线ap发射功率、加装ap设备、调整基站发射功率角度、暂关基站等方式解决问题,不厌其烦、细致排查每一个影响列车信号的原因。夜以继日地测试,终于在联合测试中发现对无线设备的主要干扰来自于非同频干扰,工作室通过反复试验与验证,最终对全线36列车进行技术改造,全部加装带通滤波器,极大地提高了列车无线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此项技改得到了承包商和厂家的一致好评,并在后续购买的11列新车上推广使用。
陈晔(中)测试信号无线干扰情况
立足岗位 勇于创新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轨道交通高速发展对信号系统提出了节约重复投资、实现网络化运营的新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满足跨线、共线的网络化运营模式,这种模式可实现列车不降速不降级跨线运营至其它线路,并支持其它线路车辆进入本线共线运行,对旅客节约出行时间,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可实现上述要求的新兴“互联互通”技术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一大趋势。
信号系统设备互联互通创建之初,以陈晔为代表的开发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设备调试、协议调整、设备校验等工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陈晔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如何快速、有效、便捷地调试与验证信号设备是否满足互联互通接口标准”,为互联互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搭建了平台。在课题攻关遇到困难时,陈晔不等不靠,查阅大量资料、比对大量数据、一次次的验证,难点问题一个个被攻克。陈晔团队成员克服cbtc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复杂接口繁多的困难,在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系统设计与集成、标准规范等方面持续攻关,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通过参与测试验证平台施工、调试、设计联络、厂验,以及平台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和国家认证实验室申报等工作,陈晔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业务能力,努力为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应用献力献策。
陈晔(右二)测试验证平台项目
着眼细节 敢于实践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蓬勃发展,陈晔参与了1号线尖璧段信号系统工程、11列新增车信号系统项目工程、小朝段信号系统项目工程等多个信号专业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安装、调试、厂验、设计联络、合同谈判、工程验收、专家评审工作。万事起步难,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正是有着这样深刻的认识,陈晔和工作室团队成员们先后参与了各项专业技术标准、维护规程、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通过大量的反复验证、资料比对与数据分析,以及向行业内专家请教,向厂家、设计人员探讨学习,在了解和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基础上,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1号线信号系统检修作业指导书》《重庆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维护规程》《6号线信号系统设备故障处置规程》《西门子联锁xr1-xr4计算机自动重启故障处理操作说明》等10多项技术资料的编制与修订。通过这些技术文档的实际运用,规范和明确了信号设备的检修周期、工作内容、工作标准、故障处置流程,帮助运营维护人员对新设备新技术掌握了解,极大提高了运营维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标准化作业能力。
陈晔(左五)在新增车信号系统项目工程厂验中查看设备软件功能
锤炼队伍 传承匠心
陈晔及工作室团队成员先后多次以选手、裁判、专家等身份参与重庆市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作为选手取得了优异成绩,作为裁判认真秉公执裁,作为专家积极出谋划策,为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选拔行业高技能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工作室不仅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更好、更高、更专业的支撑,也是技能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的一个良好平台。轨道集团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企业观念,在这样的企业氛围中,陈晔及其工作室成员在努力钻研业务技能的同时,广泛推行岗位练兵,做好“师带徒”“传帮带”工作。针对生产实际情况,推行“求精务实”理念,重点通过“以点带面”“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对车间技术管理人员、工班长、安全员、班组等骨干员工开展精英人才培训和重点设备培训,骨干人员再对班组员工进行全覆盖培训,以此提升员工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故障应急处置能力。工作室先后开展技术、技能、安全培训课程共计20期,培训一线技术人员370余人,“师带徒”结对子共计8人,其中1名学员荣获2018年重庆市“巴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第1名,工作室为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综合技能提升,加快集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晔(左一)发挥“传帮带”作用
立足“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陈晔与团队成员围绕当前“交通强国”“智慧城轨建设”带来的新形势、新机遇,立足本职专业,以“提高维护质量、促进标准建设、创造经济价值、做好人才培养”为长期坚持不懈的目标,在数字化、智慧城轨建设、5g建设等方面寻找契机与突破。
集团也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把“砥砺传承、匠心筑梦”的理念融入到每一名职工心中。通过培养以陈晔为代表的劳模工匠人才,带动全集团职工学技术、练本领,让更多的工匠人才脱颖而出,为集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供稿:运营一公司
校对:周霞
编辑:易姿颖
审核:胡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