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重庆第一批地铁列车司机,从司机、指导司机,到车队长、车间质量管理,他与重庆轨道交通一起成长,见证了轨道交通由线变网。他就是“全国交通技术能手”、重庆轨道交通首个乘务工匠工作室带头人——郭星辰。
2011年,重庆首条地铁——1号线开通前夕,在广州地铁工作三年的郭星辰来到了重庆,选择加入重庆轨道集团这个大家庭。“当时,马家岩车场的临时板房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十几个人每天从这里出发,小小的面包车载着我们进入隧道,开始一天的工作。”郭星辰回忆到。
近5个月的时间里,配合着各个专业,郭星辰与首批地铁列车司机们来来回回驾驶列车,完成了冷滑、热滑、承重等各项试验以及列车功能调试。因为人手紧缺、前期测试的内容繁多,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郭星辰对此毫无怨言,他一边摸索、熟悉着列车的性能,一边学习着专业知识。
虽说不是车辆专业,但好钻研的郭星辰跟着厂商、专家一道看图纸、听分析,不仅快速掌握了1号线的驾驶技能,而且对车辆构造了然于胸。每每说起列车,郭星辰的言语中都透露着自信:“那个时候真是学到了很多,加上之后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我现在对1、6号线使用的b型列车的功能、结构可以说如数家珍。”
郭星辰保持着对车辆与设备的熟悉
带着1号线前期筹备与列车驾驶的丰富经验,郭星辰之后又参与了6号线的新线建设与运营筹备工作。曾经在司机岗位上奋斗过的工会干事邹婵娟说:“以前我就听闻过郭星辰的名字,他标准的操作、快速的反应、熟练的技巧,在司机队伍里是出了名的。”
成为指导司机、车队长后,郭星辰也丝毫没有放松。2016年,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举行,此时的郭星辰已经是车队长,主要从事着管理工作,却毅然决定报名参赛。“确实喜欢驾驶,而且想多涨涨见识、学学知识。”被问到参赛的原因,他寥寥几句却道出自己快速成长的秘诀。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技术,他拿下了重庆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还与其他优秀选手一道参与全国竞赛。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与车型,他们取得了全国第四的优秀成绩。
郭星辰(右三)等优秀列车司机们为集团取得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四名的成绩
“驾驶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我只是学得扎实一些,牢记应急预案与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作业习惯,在‘师带徒’‘传帮带’时我也是这样告诉学员们的。”谦虚的郭星辰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而以他名字命名的工匠工作室在2020年9月诞生。
作为轨道集团第一个乘务专业创新工作平台,工作室囊括了运营四公司乘务专业的技术骨干,以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为目标,在乘务专业的技术提升、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等方面发力。最近,他们正在设计、研发站台门作业卡控标识,用来帮助司机准确判断站台门开启状态,避免误办乘降。
用创新项目帮助司机安全、平稳驾驶,只是工作室一方面的工作。“列车驾驶重点还是人”,在人才培养方面,郭星辰更是不遗余力。至今,他已帮助上百人走上司机岗位、精进技术,为重庆轨道交通司机业务水平提升、骨干队伍壮大贡献了力量。
郭星辰学习掌握上级最新作业规范
“有没有花时间、有没有努力,工作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在什么岗位,郭星辰都抱持着对工作的热忱、对知识的渴求、对事业的专注,这日复一日的积累与付出铺就出他的工匠之路。
文字:陈斯
责编:张李波
编辑:易姿颖
终审:胡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