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凯发网

您的位置:

聚焦重庆 共享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智慧成果

时间:2020-10-12

20201012日,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示范项目交流活动在渝举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向东等出席活动。

交流活动现场

郑向东对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示范项目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智慧城轨建设取得清晰的战略突破口,增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构建了跨领域、跨行业的自主创新生态,为建设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中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作出贡献。他表示,重庆将立足“十四五”规划布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圈层、多元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交通强国、城轨担当的强烈使命感,以发展智能化自主化、建设智慧城轨为主线,一以贯之抓好轨道交通建设,助推交通强国建设。

重庆轨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乐梅就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及建设经验等做了汇报分享。经过数年的艰苦攻关与筹备酝酿,重庆轨道集团组织编制了互联互通的cbtc各环节、各层面的标准规范,攻克了不同信号厂商互联互通的cbtc难题,并于今年918日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跨线直快列车载客试运营。

乐梅作汇报分享

重庆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戴明对重庆轨道交通及互联互通的cbtc示范项目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指出该项目的建设能够助推城轨交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扩展城轨交通服务范围,有力助推“四网融合”发展,推动轨道交通建设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交通智能化的有力体现,具有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敏华阐释了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示范项目顺利实施的“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他表示,创新的动力和目标是提高城轨交通的服务质量,提高安全运营水平,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城轨交通全生命周期成本,协会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让更多的城市有能力建设更多的轨道交通。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机械装备处副处长邱阔天,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处副处长刘新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市交通局、市住建委,以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互联互通的cbtc示范项目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受邀参加活动。参会代表一行前往重庆轨道集团参观互联互通信号系统测试验证平台及全局调度指挥系统,并进行现场交流。

始于2007年 创新永不止步

重庆早在2007年就开始探索轨道交通互联互通。重庆轨道集团在开展“九线一环”线网规划时,对资源共享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互联互通”“跨线运行”等技术理念。第一轮建设规划(2006-2014年)结束后,重庆轨道集团认真总结建设、运营经验,思索如何在下一轮建设规划中进一步均衡运能、减轻换乘压力、提升出行效率、提高资源共享率。此时,“互联互通”成为问题的最优解。

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4年,重庆轨道集团主导的项目“重庆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行研究”取得重庆市建委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015年,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项目被列为发展导向型的示范工程项目,并委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进行监督管理及推广应用。

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站台门等多个专业,最大的困难在于cbtc的标准统一。此前,由于轨道交通不同线路之间的信号系统架构、功能分配和数据处理流程等各不相同,相互之间无法兼容,导致线路只能单线运营、彼此独立。国外部分城市虽实现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但它们大多采用加装多套车载设备或多套地面设备,并进行手动切换的方式。应用统一标准的cbtc,从而实现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外均没有成功先例。

重庆素来具有创新品质,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开通运营足以证明这一点,互联互通的cbtc自然也难不倒重庆轨道人。

经过数年的攻关,重庆轨道集团与北京交通大学、交控科技、中国通号、北京华铁、众合科技、重庆轨道院等技术团队一道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解决了不同厂家系统架构和配置、系统功能定义及分配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在系统接口上实现了从协议层到应用层的适配,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标准体系以及适用的安全认证规则,研制出互联互通的cbtc成套设备,搭建了符合标准化要求的互联互通的cbtc测试验证平台,为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20206月,“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示范应用项目”通过重庆市发改委验收;9月,环线与4号线互联互通直快列车上线载客试运营。

以需求为导向 践行智慧城轨发展理念

发展轨道交通是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有效途径,实现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必须践行“绿色”理念。

互联互通通过资源共享,从整体层面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成为构建绿色轨道交通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发展,重庆轨道交通预计可以增加沿线客流吸引量约8%10%,为城市创造更多经济社会效益。

互联互通的应用为市民乘客提供了“直达”的选择,实现了从“人”换乘到“车”换线的突破,提高了出行效率,满足了多样化出行需求,建立起以服务乘客为本的轨道交通出行方式,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互联互通的cbtc示范项目形成的一整套中国标准,被工信部评为2019年百强标准,放诸世界轨道交通行业也仍然具有十足的先进性与竞争力。在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上,该项目成果发布,引起了国际轨道交通行业的极大关注。20208月,行业内颇负盛名的《irse news》月刊将项目成果描述为真正意义上互联互通的cbtc的首次应用,将项目形成的cbtc系列标准列为世界cbtc第三套标准(前两套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提出的ieee1474、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的iec62290),并预测它会影响今后的世界cbtc格局。这就是自主创新、中国“智造”的力量。

互联互通应用广泛 未来可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互联互通的cbtc应用将迎来巨大机遇。目前,项目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已在国内24个城市、50条地铁线路中得到推广应用,助力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未来,重庆轨道集团将利用互联互通的cbtc,建立最优化的乘客输送方式,提高线路、设备利用率和运营服务质量;提高轨道交通核心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取得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市场的核心效力;建立起符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特点的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等级体系,以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互通的cbtc技术体系与产业化体系,形成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力的可持续产业链。

 

文:陈斯 

校对:刘畅

编辑:易姿颖

审核:胡潆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