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凯发网

 重庆轨道交通-凯发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凯发网首页

图片新闻

单轨道岔维修工凌晨的坚守:只为少听一次紧急铃声

时间: 2023-11-17     编辑:易姿颖 校对:张李波 责编:苏 阳 终审:胡潆兮

随着轨道交通末班车抵达,车站出入口闸门缓缓落下,一天的时光看似接近尾声,但对于轨道“夜行者”来说,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车站巡检、设备维护、保养列车……每天凌晨,都有数千名重庆轨道人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万千乘客的安全出行。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揭秘这群夜间轨道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单轨道岔维修工凌晨的坚守:只为少听一次紧急铃声

近日凌晨12点,城市从忙碌的喧嚣中渐入寂静,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道角车辆段道岔工班值班室安静得只有时钟的嘀嗒声。

“开会了!开会了!”道岔工班长鞠桥的一句喊话,打破了宁静。这也意味着,他和工友们要开始忙碌了——对道岔进行“健康体检”。

 

特别:开在凌晨的班前会

穿楼而过、跨江而行……重庆轨道交通的“上天入地”离不开一个特殊装置——道岔。道岔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列车停运,因此道岔维修工每天都要对道岔进行“健康体检”。凌晨1点到4点,列车回库、接触网断电后的3个小时,是留给道岔维修工们的“天窗”作业时间。

晚上10点半,3号线道角车辆段道岔工班工班长鞠桥准时来到值班室,为夜间作业做准备工作。按例,每日凌晨12点左右,鞠桥都须和工友们在正式作业前开一个“班前会”,进行任务分工、安全交底。

凌晨的班前会。

“今晚的任务是对车场2号道岔进行检测和维护,王洪和我去测试道岔梁转辙动作、检查转动轴、活动接缝板等,陈配和徐文政给设备加油……”实际上,当天的作业内容和分工,鞠桥早早就制定出了一份长长的表格。他拿着作业明细表,分配了当晚包括他在内的6名维修工需要完成的60项任务。

凌晨1点半,作业令下达,鞠桥给每位作业人员明确当晚作业现场停电范围、接地线搭设等安全注意事项。鞠桥介绍说:“作业前宣读作业令、安全交底是落实道岔维修安全技术措施的必要环节。”

准备作业工具。

一切准备就绪,鞠桥和工友们“全副武装”,手提工具包和黄油枪、肩抗接地线,向道角车辆段2号道岔出发!

 

雨夜:轨道线上温暖的光

验电、搭设接地线、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技术措施按要求完成后,道岔维护检修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搭设接地线

叮、叮、叮……咚、咚、咚……道岔梁上,检修作业的声音此起彼伏。道岔维修工陈配一铲一铲地清理着轨道上已经黝黑的残余润滑油,徐文政跟在后面,一铲一铲地为轨道补上新润滑油,避免设备生锈和减轻磨损。旁边,王洪将身体探进锁定箱,仔细地检查着锁定装置行程开关、电气接线,查看控制柜内的设备有无异常、温度湿度否是在正常范围。鞠桥则在大伙身旁,记录着各种检测维护项目和设备状态……

给设备上润滑油

鞠桥在现场记录作业项目

“下雨了!赶快把工具移动到淋不到雨的位置。”接近凌晨3点,天空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鞠桥一边叮嘱大家,一边快速将工具移动至淋不到雨且垫好工具布的位置。鞠桥说:“工具是道岔维修工吃饭的家伙,自己可以湿身,但它们一定要保护好,绝不能被打湿。”

“雨不大,继续作业!”迅速“安置”好工具,6名道岔维修工分工协作,加快了检测速度。此时,他们手里探照灯发出的光,跟随着大家移动,成为这个雨夜轨道线上一束束温暖的光。

小心保护工具

检查电机

绝活:眼睛就是“尺子”

凌晨3点半,鞠桥和工友们忙碌的身影依然穿梭在现场只见鞠桥打开探照灯,蹲在地上,查看电机后很快就得出结论:“蹄片厚度磨损小于2毫米,制动间隙也符合标准。”接着,他拿出尺子精确测量,果真符合标准。另一边,道岔维修工余小明搭着楼梯爬上道岔梁,一一测试着活动接缝板数据……

 “我们道岔维修工几乎都能目测出大致判断设备间隙是否符合标准,这都是大家日复一日的积累中练成的。但是目测之后,大家都还是需用尺子再进行测量确保万无一失。”鞠桥介绍,乘客平时看到的道岔移动,其实是道岔的活动梁在移动,当它移动到固定梁与其连接时,列车就能平稳通过,而活动梁与固定梁的连接是靠活动接缝板,如果活动接缝板的间隙偏大或偏小可能导致它上翘或下坠,影响列车运营。因此,每一次数据测量都必须严格满足要求。

测量电机数据

测试活动接缝板数据

“动道岔了哟!”夜间作业进入尾声,道岔梁转辙动作测试进行。道岔转动装置的声音、转辙的时间、平稳度等都是道岔维修工重点关注的内容,比如转辙时间,每岔转辙时间不能超过15秒。

接近凌晨4点,雨慢慢大了起来,鞠桥和工友们也赶在衣服湿透和首班列车出库前,完成了所有检测维护项目。大家收拾好工具,带着一身疲惫离开工作现场。回去的路上,鞠桥说:“道岔维修工就是这样,长年夜班,肩上安全责任非常重,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我们不能退缩。”

感悟:“铃声就是命令,手机铃响也会被吓得一颤”

回到值班室已是凌晨4点过。鞠桥和大家还得整理测量数据、完成维护记录,召开班后会,总结当日夜间作业情况。此时,值班室墙一个贴有“应急抢险”字样的开关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我受一个消防员出警小视频的启发,在两年前安装的紧急呼叫铃。因为当设备故障时,人员不能立马到位就会耽误抢修时间,有时大家不一定都在值班室内,挨个打电话很耽误时间,安装这个紧急呼叫铃后,大家就像消防员一样,铃声一响立马就出动。”鞠桥说,道岔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就会影响到列车运营,设备故障就是战斗的号角,这时刻考验着大家的抢险抢修速度和应急能力。

值班室安装的紧急呼叫铃

鞠桥今年37岁,曾从事地质装备行业的他于2012年进入重庆轨道集团,做单轨道岔检修维护工作,2020年开始任3号线道角车辆段道岔工班长。“这些年,我在不上夜班时,晚上十点就睡觉了,但非常警醒,尤其是听到手机铃声响起会吓得一颤,立马就弹了起来,担心有什么紧急事件需要处理。”鞠桥说,自己随时保持警觉的状态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3号线道角车辆段道岔工班目前共31人,平均年龄37岁,最大的已经52岁,都是资深的道岔人。鞠桥和大家都感叹道:“每一次检测维护,都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听到紧急铃声的响起。虽然平时辛苦些,但每当看到列车将末班车乘客都送往目的地后安全平稳回到库里时,便为自己是一名轨道人而自豪。”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该工班已连续五年获得轨道集团安全先进班组,工班管理的道角车辆段和鱼胡路站的16组道岔,2022全年无一次故障,这都是这群“夜行者”日日夜夜坚守得来的成果。

 

 

联系凯发网:crt@cqmetro.cn 邮编:401120 电话:023-68002222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 重庆轨道交通大竹林基地

渝案号:

常乘客

渝畅行

微信

微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