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凯发网

您的位置:

“环”山抱水 继往开来

时间:2021-01-20

120日,轨道环线剩余段(二郎-重庆西-重庆图书馆)开通初期运营。回忆开通历程,环线在2018年底率先开通了东北半环,在2019年底又开通西南半环,此次开通的二郎至重庆图书馆段是环线最后一段尚未通车的区段,自此,轨道环线终于实现贯通,首尾相接成环,为广大群众出行便利勾画出隆重的一笔。

环线此次通车区段途经九龙坡区和沙坪坝区,含凤鸣山站、上桥站、重庆西站、华龙站4座车站,线路长度约7.6km。这其中,最受期待的莫属重庆西站。家住江北的市民李先生说:“以后去西站终于不用转几班公交车了,也不用担心堵车赶不上高铁了。”

铁路重庆西站作为重庆构建“四主两辅”客运枢纽的主站之一,日均到发旅客量超过10万人次,人流量不容小觑。此前,乘客从铁路西站到市中心其他区域只能选择公交、出租车和网约车。因此,自铁路西站建成投用以来,轨道交通何时能够通车至西站一直是市民关心的焦点。如今,西站无地铁已成历史,乘客将在重庆西站体验到集高铁、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常规公交、社会网约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出行服务。有了轨道交通的加入,西站疏散客流的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市民和旅客去西站乘坐高铁将更加便捷。

“环”山抱水 勾勒渝州核心

纵观全局,轨道环线全线共设33个站点,两次跨越长江,一次跨越嘉陵江,环抱渝中半岛,线路长、辐射面积广,有效连接起“两江四岸”的多个重要地点。地铁环线通过朝天门长江大桥、高家花园轨道大桥、鹅公岩轨道大桥,展现着业界首屈一指的技术含量和诗意而又磅礴的艺术设计美感,串联起渝北、江北、南岸、九龙坡和沙坪坝五大行政区;连接起重庆北站、重庆西站、沙坪坝站、陈家坪和四公里等综合交通枢纽,高效发挥轨道交通引流功能,缓解枢纽站点的交通压力;覆盖三峡广场、谢家湾、冉家坝等商业中心,不仅有利于商圈流通压力的减小,也为商圈输送着生机与活力;直达重庆图书馆、重庆大学、建川博物馆、江南体育馆等文化地标,进一步满足乘客参观学习等出行需求;而已经建成通车环线海棠溪站,凭借其独特的梦幻二次元风格,跻身为继李子坝站后的又一“打卡圣地”。

换而言之,环线联系起的几乎是重庆最优渥的城市资源,围绕的是主城区最核心的区域,所经之处无不人口稠密、交通流量大。在环线贯通之后,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条件将得到不小的提升。有网友表示:“对环线构筑的‘新内环’充满信心,以后不论是居住还是投资都会多多考虑这个区域。”

中心一环 优化线网格局

轨道环线是重庆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路,也是目前规划中唯一的闭合环状路线。随着环线等正式闭合,重庆轨道交通线网将进一步优化,形成以“环”为中心,放射状的线网格局,交通便捷性进一步提升。众所周知,重庆又称山城、桥都,两江环抱、地势起伏较大,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布局。这既是重庆独一无二的风景,也是交通发展的难点。在这样的自然地形和发展布局中,单单是放射状轨道线路难以将各组团有机联系起来,而环线的闭合可以大大改善这一问题。轨道环线位于主城区中心地带,通过和已建成的7条轨道交通线11次相交,对纵横交错的轨道线网发挥着调剂和换乘衔接的作用,有利于优化出行方案、分散客流、减少换乘次数、缓解核心城区换乘压力,保证乘坐轨道交通出行的高效、便捷和舒适。

展望未来,环线的闭合无疑推动着“环射纵横”融合的多层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逐步显山露水,为“850 ”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的加速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重庆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轨道交通体系,集中力量规划建设高质量的“一小时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

如若再加上互联互通的助力,环线未来运输能力或将更上一层楼。去年重庆率先攻克轨道交通cbtc系统互联互通技术难关,环线和4号线直快列车上线,成功实现跨线运营。随着未来技术进一步发展,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进一步加深,环线在轨道交通线网中必将更好地发挥连接作用,使各线路浑然一体、有机整合,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

随着经济发展,核心都市圈从单一核心向多核心转变,各组团相对独立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紧密联系。为推动这一格局,交通建设既要发挥有序疏解核心城区功能的作用,又要将“两江三谷四岸”串联起来。以轨道环线为中心而构建起的交通线网可谓是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优解。有了闭合环线的加持,从此山水将不再是阻碍,轨道交通线网迈上新台阶,运输效率将再次得以提升。

 

 

/阎颖佳

/龚梦源 高宜峰 刘曦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