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凯发网

您的位置:

重庆轨道交通:蓄势待发智享未来

时间:2020-11-26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重庆自然也不例外。1992 年,重庆轨道集团成立,成为重庆市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沿线资源开发的大型国有控股轨道交通客运企业。2004年,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新山村段19公里投入运营,开启了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篇章。

  截至2020年10月,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环线,国博线及1、2、3、4、5、6、10号线等9条线路,运营里程329公里,车站170座(i9座换乘站) ,最高日客运量387.2万人次。

  在新基建浪潮下,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推进于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重庆轨道交通顺势而为,推进智慧化进程。

“四网融合”便民利民,而其中真正为市民提供便捷到家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完善和人民出行特征的变化,高铁转城铁,高铁转地铁、市域(郊)铁路转城区轨道交通等联运需求逐步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往往落脚在轨道交通上。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实现便捷换乘,适应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在“四网融合”中所做贡献的真实写照。

重庆轨道交通在推进“四网融合”,打造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适应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要求的同时,还为“四网融合”提供了“重庆智慧”,这就是一-互联互通 cbtc系统示范应用项目(以下简称“互联互通”)。

简单来说,互联互通是指同一-列车从本线路跨线开行到另一条线路,乘客无需下车即可换乘,减少了乘客换乘等待时间,满足了其多元化出行需求。此前,由于轨道交通不同线路之间的信号系统采用不同的系统架构、功能分配和数据处理流程,相互之间无法兼容,线路只能单线运营、彼此独立,因此互联互通一直是一项难题。

   重庆轨道交通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互通课题研究,经过数年的艰苦攻关与筹备酝酿,制定了互联互通系统相关标准规范,攻克了互联互通cbtc系统技术难关,并于今年918日正式开始载客试运营,成为国内首例。

互联互通的成功实践,促使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因为跨线运营对列车到站时刻提出更高要求,“通勤车”与“班车”的有机融合将进-步提升乘客出行效率;助推城轨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实现了资源共享,取得了装备自主化的重大突破,从而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轨道交通自主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城轨交通产业的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和绿色发展,为“四网融合”提供技术路径和解决思路,能够满足建设多层次,多圈层、多元化综合立体交通的需求,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不仅如此,重庆轨道集团还在探索搭建支撑未来智慧轨道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技术平台,完成新一代运营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cocc线网指挥中心建设,打造乘客服务,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智慧化系统,让智慧轨道在重庆开花结果;全力强化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地位,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力争“十四五”末日均客运量达到800万人次以上,主城区居民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60%。

   重庆轨道交通的智慧之路,已蓄势待发,值得期待!

 

文字:办公室 政工部

图片:钟可臻

校对:刘元凤

编辑:易姿颖

审核:胡潆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