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及建设复工复产工作,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多次调研轨道交通运营站点和建设施工项目,要求疫情防控不放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复工,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
重庆轨道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各上级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要求,以敢战能胜、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着力战疫情、战复工、战贫困,加速构建了“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轨道交通网络,各项工作在逆境中创造了新业绩、实现了新提升,进一步开启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新篇章,推动了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抓发展、重实效,党建引领作用日趋明显。轨道集团深化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为建设人民满意的轨道交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证,同时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年持续推进党建帮扶工作,多次组织党、团组织以及农科院经济作物专家前往云阳县协合村开展共建活动、专家智力帮扶工作,进一步调动培养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变扶贫“输血”为“造血”。
——抓统筹、重落实,从容应对防疫复工挑战。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轨道集团2万余名干部职工临难不惧、闻令而动,以合理调配防疫物资、优化调配行车组织、精准实施防疫举措等方式全力战疫,确保轨道交通运能运力与疫情防控需要同频共振,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轨道集团严格执行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阻断疫情传播通道,并在春节期间提前谋划复工复产工作,按照“抓防疫、稳队伍、抢工期、保开通”的总体要求,使在建的66个标段按期分批全部恢复建设,稳步确保了工程进度和投资任务。
——抓开工、重提速,项目推进势头不断增强。2020年,轨道集团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按照“开通目标不变、生产任务不减”的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性节点目标,立足“850 ”轨道交通成网计划,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实现国博线悦来至沙河坝段和1号线小什字至朝天门段年内投入运营;第四期规划获得批复,4号线西延伸段和24号线一期现场勘探、用地情况梳理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可研报告、勘察设计等工作按计划完成,为项目开工奠定了基础;另外,续建项目持续发力,各阶段建设目标有序实施,5号线北延伸段、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工程顺利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抓质量、重效能,运营暖心服务更接地气。2020年,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44公里,覆盖主城全域,最高日客运量387.2万人次,全年安全运送乘客8.4亿乘次;环线和4号线成功实现全国首例基于cbtc的轨道互联互通跨线运营,向国内同行展示了项目成果、共享了互联互通经验,从整体层面进一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助推城轨产业创新驱动、智能转型与高质量发展;10号线快速车上线试运营,轨道交通运行效率和运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轨道集团有序推进1号线增车、2号线大修、3号线改造等运能提升改造项目,并完成34个车站出入口雨棚设施的加装、4座轨道交通高校周边站点的更名以及287列列车的座椅防滑改造,进一步提升硬件基础,持续增强轨道交通公共服务水平。
——抓科技、重应用,创新迭代凝聚发展势能。轨道集团科学谋划重庆智慧轨道发展,参照中轨协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制定了“1-3-5-8-n”智慧轨道发展蓝图,并于5月正式发布《智慧轨道信息化规划》;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成都轨道集团,实现成渝两地轨道交通二维码在双方运营交通工具上的乘车应用,成渝城区公共交通票务提前实现“互通”;完成交通部标卡兼容改造,实现重庆轨道交通与全国一卡通互联互通;全面推动以5g、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智慧交通“新基建”换挡升级,联合重庆移动、上海移动研究院、八维通成立5g 创新实验室,携手运营商成功打造5g试点车站;作为主编单位全面推进8个地方以上标准的编制,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质勘察与测量标准》已批准发布,《重庆轨道线路交通噪声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等13项科研项目完成申报,科研与标准化管理进一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2020年是坚守的一年,是拼搏的一年,是闪光不灭的一年。2021年,“十四五”全面擘画,重庆轨道集团将积极把握交通强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持续推进轨道交通智慧化进程,聚焦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加快推动“轨道新城市,便捷生活圈”的建设,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整理:易姿颖
图片:钟可臻、李凭钱、聂炤宇
审核:胡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