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天,重庆人的朋友圈被一条“云海列车”的短视频刷爆。红日东升,蔡家嘉陵江轨道专用桥上一列地铁缓缓驶来,横贯云海……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在渝州。
对于常年扛着“长枪大炮”到处搜罗轨道交通美景的重庆轨道集团宣传干事钟可臻来说,蔡家嘉陵江轨道专用桥的爆红并不意外。近年来,重庆轨道交通与山水文化融合的魔幻与奇特,造就了一处又一处爆红出圈的景致,从火爆全网的单轨李子坝站“列车穿楼”,化身日漫二次元的环线海棠溪站,再到华春莹点赞“开往春天的列车”……总有一处景致会触动人们的神经,发出感叹“原来轨道交通可以这样!”
重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拥有各种桥梁1.3万多座,被称为“万桥之都”。对于善于发掘重庆轨道交通美的钟可臻们来说,轨道桥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蔡家嘉陵江轨道专用桥
轨道交通桥梁按照行车类别的不同,可分为专供轨道交通列车通行的轨道专用桥,汽车与轨道交通列车共同行驶的公轨两用桥,以及缓和城市交通而架空铺设在桥形建筑物上的高架桥。不管是什么桥,每一座轨道桥都具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瞩目光环。
每一座轨道桥都“璀璨夺目”
桥是山水之城的彩虹,桥是巴渝儿女的捷径。截至2022年5月,重庆已经开通了1、2、3、4、5、6、9、10号线及环线、国博线共10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402公里。10条轨道交通线路中就有10座跨江大桥。几乎每一座轨道桥都堪称国家级或世界级的工程,例如:3号线菜园坝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公轨两用钢箱提篮拱特大桥;3号线渝澳嘉陵江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单轨交通专用跨江大桥;6号线东水门长江大桥是世界首次采用索锚梁固结构的大桥;6号线蔡家嘉陵江轨道专用桥建成时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跨径轨道专用混凝土梁斜拉桥;环线鹅公岩轨道大桥建成时为世界上主跨跨度最大的自锚式悬索桥;环线高家花园轨道大桥建成时为国内轨道专用桥中跨度最大的斜拉桥。
这些跨江大桥,不仅担负起了单轨、地铁的行进重担,还以自己与山水相容与城市相融的造型美、灯光秀构筑起了重庆山城的8d特效。
菜园坝长江大桥
每一座轨道桥都“出生不凡”
火爆出圈的蔡家嘉陵江轨道专用桥身形纤细,色彩淡雅,加之身处河谷,尤其在冬春时节平流雾的形成,大桥和列车如处仙境。除了美,蔡家嘉陵江轨道专用桥对于6号线而言,是其北段三大重点控制工程之一,是连接北碚区和渝北区的重要节点工程。其跨江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全长1250米,主跨250米,建设尤为不易。
因为跨江,所以建设者需熟悉汛情。常规来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期,即是桥梁建设的黄金期,桥梁工作者俗称为“抢水作业时间”,如栈桥、围堰、水下桩基础以及承台结构等重要工序都需在此期间完成,而能否满足桥梁建设工期的成败关键也取决于此期间的完成功效,可谓时间短且任务重。
受三峡蓄水影响,蔡家嘉陵江轨道专用桥施工期间桥址处水位变化大,嘉陵江汛期来临早(经历了嘉陵江30年一遇特大洪水),水中基础有效施工时间短。蔡家嘉陵江大桥地处u型河谷段,两岸地形陡峭,加之大桥主塔为菱形结构,截面渐变,北引桥墩高近百米,梁宽渐变等复杂工况,使得大桥的建设难度在国内外都属罕见。欣喜的是,大桥建成后成为了嘉陵江沿岸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因其建设技术难度与工程质量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而每年的4月至9月,是重庆的汛期,建设者又需要与洪水“赛跑”。2020年,重庆迎来40年来最大洪水过境。10号线二期工程南纪门长江轨道专用桥的建设者们不得不在项目部日夜蹲守,防范险情。“除了汛情,南纪门长江轨道专用桥还面临着‘高、难、大、多、小’等难点。”重庆轨道集团项目四公司工程管理部副经理宋磊介绍到。
高:该桥p3主塔高229米,属重庆市内在建轨道专用斜拉桥中最高。
难:大桥面临钢梁运输吊装难、主桥边跨钢梁架设难、钢梁架设时90°旋转技术难。
大:大桥主跨480米,在目前世界轨道专用斜拉桥中跨度最大。
多:南跨南滨公路,中跨长江主航道,北跨6条公路。
小:需设置专门钢平台、租用船舶解决场地问题。
为克服上述困难,宋磊与同事严格管控项目进程的各个环节,全方位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投资,为项目顺利推进不竭余力。今年3月,该桥主体结构施工、桥面附属设施施工、全桥线型及限界测量已全部完成。宋磊与同事也在期待南纪门长江轨道专用桥早日通车。
相比于公路桥,轨道桥梁作为系统性工程更加复杂,各项精度要求更高。为此,轨道交通建设者除了克服重庆地形高低落差大、汛期防洪、城市界面复杂等客观困难外,还不断探索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以提高轨道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平稳性。例如,鹅公岩轨道专用桥为五跨连续钢箱梁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建设时采用“先斜拉、后悬索”的柔性体系转换工艺在当时为世界首例。在施工过程中,还采取了筑岛围堰帷幕止水施工技术、钢-混围堰施工技术、帷幕速凝水泥膏浆专利技术等新工艺、新工法。
鹅公岩轨道专用桥
根据重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未来,重庆市将形成29线1环的轨道线网,线网规模1473公里(不含璧山、江津地区的57公里),跨江线路将达到24条,形成“31桥7隧”的轨道跨江通道系统。
每一座轨道桥都“备受呵护”
轨道桥一旦通车,就开启了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半辈子与轨道交通打交道的重庆轨道集团运营四公司工务维保部经理秦清华介绍到,轨道桥在运营过程中,会受外部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列车及车辆荷载长期作用等影响,产生各种病害问题。因此,工作人员须经常性对桥梁结构进行检查并进行维护,从而保障桥梁结构安全。
田杰文就是重庆轨道集团近百名桥梁维修工中的一员。他所在的大竹林桥梁工班主要负责蔡家嘉陵江轨道专用桥、九曲河大桥、张家溪大桥等6号线跨江大桥、高架桥的日常维护工作。田杰文介绍,工班作业三班两倒,一年到头从不间断。望远镜、激光测距仪、裂纹测宽仪、卷尺等工具是他们巡检的标配。一次巡线里程将近3公里,小到屏蔽设施的一颗螺帽,大到桥梁混凝土主体结构,工作人员都要逐一检查。最考验人的是上夜班。夜晚,当列车停运后,就是队员们作业的黄金时间,一刻都不能耽搁。尤其是检查蔡家轨道专用桥这样的大项目时,队员们不得不在凌晨两三点,爬上距离江面180米桥塔。桥塔逼仄,江风凛冽,作业紧张!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群人在默默守卫一座座轨道桥梁的安全。
近年来,重庆轨道集团不断总结桥梁维护经验,遵循“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装备研发—创新模式构建—平台建设”的思路,构建集检测、监测、管养于一体的城市桥梁智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开展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预警评估方法、智能巡检装备开发和线路周边环境影响一体化管理等专项研究,深度融合监测、管养、巡检的数据,充分共享关联信息,实现桥梁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与可视化监控,实现全运营公司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桥梁运维智能化水平。
2号线谢家湾至袁家岗区间高架桥
以重庆轨道集团运用的桥梁安全监测系统为例,它通过自动化、智能化传感器及监测设备进行现场、无损、实时地采集设施荷载、环境与结构响应信息,如应力、挠度、振动、索力、伸缩缝位移、桥梁竖向横向位移等数据,分析桥梁结构响应的各种特征,获取桥梁因环境因素、损伤或退化而造成的改变,掌握桥梁结构实时安全健康状况。
桥梁安全监测系统终端发生预(报)警后,工作人员通过对报警信息的识别和分析,及时判断桥梁结构状况辅助运营决策,并为后续桥梁养护维修和定期检测以及桥梁大修工作提供依据,指导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
重庆轨道集团先后建立了3号线嘉陵江轨道专用桥、6号线蔡家嘉陵江轨道专用桥、环线高家花园轨道专用桥和鹅公岩轨道专用桥等桥梁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全天24小时技术监测要求。
基于丰富的桥梁维护经验,重庆轨道集团参与主编的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桥梁》已于2020年12月发布,并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重庆轨道集团还承担了智慧城轨建设重点体系深化研究项目之《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基础设施工务运维平台研究》的开展,以期不断推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进入5月,重庆的云雾天气日趋减少。黎明和黄昏时分,3号线唐家院子高架桥,从楼宇间穿透而来的金色阳光与单轨列车在转弯时形成的迷人曲线会构筑成别样的美感。钟可臻和同事们把拍摄唐家院子高架桥也作为了他们的工作计划。
在重庆,还有许多轨道交通摄影发烧友,他们善于用镜头记录下重庆轨道交通各个角度的美。当然,重庆轨道交通的美离不开轨道桥在山水之城中构建起来的立体感,离不开轨道列车飞驰带来的灵动感,也离不开重庆都市生活的节奏感。说起来,重庆轨道交通的美也有许多共同点,就是让人第一眼看到就惊呼“这就是重庆轨道交通”!
文字:刘元凤
图片:钟可臻
校对:张李波
编辑:易姿颖
责编:苏阳
终审:胡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