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云阳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凤鸣镇玉带村、泥溪镇协合村到清水土家族乡庙塆村,在云阳的发展之路上,轨道集团用多年的帮扶,与“四时多云,山水之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就了两者的深厚情谊。
从驻村书记看轨道集团的为民情怀
“山高、坡陡、峡谷幽深,地少、田少、人丁不旺,这是协合村给我的第一印象。”曾被轨道集团选派到云阳县泥溪镇协合村(以下简称“协合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罗强回忆起2017年时他初到协合村的场景。
人生地不熟,罗强最初的走访工作推进得并不顺利。庆幸的是协合村村委会与一所小学正好在同一个院子,闲暇时罗强总爱在教室外转悠,细心的他发现学校里没有开设音乐课。
有着音乐基础的他主动扮起了老师的角色,每周2节的音乐课让山里的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唱歌,也喜欢上了这位“罗老师”。从孩子们的口中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村民知道了“罗老师”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里的音乐老师,又是帮助大家脱贫致富的“第一书记”。
罗强(中)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与村民的距离拉近了,工作局面也就打开了。在协合村的1300多个日夜,罗强累计走访农户1000余户。每一次的走街串巷、嘘寒问暖,都为帮扶工作具体如何开展、应在何处着力指引着方向。
党史学习室、党史走廊等党建阵地雏形初步显现;优秀基层党组织与协合村开展11批次帮扶工作,8个“青年文明号”集体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6批次、60余位青年志愿者来到协合村,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创建起了爱心图书角,捐赠图书600余册;捐赠60余万元用于开展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并动员社会爱心企业修缮村小教学楼、改造树胶操场、安装太阳能路灯……一项项让村民真切体会到物质与精神生活都日渐富足的举措,是罗强践行为民初心的成果,更是轨道集团这一后盾给予他、给予云阳的坚实支持。
在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中,协合村以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为0、群众满意度为100%的优异成绩,打赢脱贫攻坚战。
迎着乡村振兴的号角,2021年起,轨道集团又开始了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庙塆村(以下简称“庙塆村”)的帮扶工作:优秀的“轨道螺丝钉”邓楠开启了庙塆村“第一书记”的征途,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党委书记开展实地调研,研究帮扶举措、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基层党组织集合中坚力量,协助村委会修订完善党建制度,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未来,“结对帮扶”“营销帮扶”“产业帮扶”“智力帮扶”“就业帮扶”等“轨道方案”,将继续为庙塆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发挥作用。
从“授之以渔”看轨道集团的精准帮扶
“坐地铁的时候看到了云阳龙缸的广告,感觉风景很不错,所以就趁着节假日来玩一玩、看一看。”市民颜女士道出了轨道集团在助推云阳旅游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带着热门景点属性的重庆轨道交通,日均为超300万人次的市民、游客提供着服务,车站、列车、pis(乘客信息系统)自然成为重要的宣传平台。轨道集团选取交通枢纽、大客流站点,上刊云阳旅游公益广告灯箱达300余块,并在全线网18000余块pis屏上滚动播放云阳特色风景画面,还打造了“奇境云阳”“天生云阳”“天下龙缸”3列主题列车,累计为云阳投放旅游广告市场价值数亿元。
云阳主题列车
让乘客在搭乘轨道交通出行的不经意间,便能感受到云阳的魅力,这样的宣传效果显而易见:据云阳方面统计,截至2019年底,云阳旅游收入由2014年的12.08亿元/年增加至100.74亿元/年,游客人数从210.55万人次/年增长至2530.69万人次/年,其中80%以上的游客是因为轨道集团的宣传慕名而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宣传帮扶”,轨道集团还组织起了“智囊团”,为协合村、庙塆村提供智力支持。
依托着院士专家工作站,轨道集团先后6次组织有扶贫经验的规划专家、农旅专家、果树种植院士专家赴对口帮扶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培训,在果树种植、利用自然资源、突出文化提升和品牌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将发展思路、专业技术送到了农户的心上、手上。
不仅如此,轨道集团还为对口帮扶村提供农产品销售平台,由“输血”变“造血”,让帮扶村有了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专属销售渠道。
黑木耳、香米、枸杞、乌梅、红心蜜柚、脆红李……轨道集团的小卖部里、线上购物的app里,都能看到这些农特产品的身影。
“反正平时都要吃水果,看到是云阳的产品,想到还能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就毫不犹豫买了。”一篇篇宣传报道、一次次帮扶活动,成为联结轨道集团与云阳的纽带。不知不觉间,这份情谊已在轨道集团广大职工心中蔓延,消费帮扶成为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自觉行动。
截至目前,轨道集团通过“以购代帮”的方式,已累计采购、代售云阳农特产品约1900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市场渠道,通过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让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具有轨道集团特色的可持续帮扶模式。
从发展实绩看轨道集团的助力成效
曾经的协合村,是云阳县泥溪镇的贫困村,而泥溪镇又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村里的情况可想而知。
如今的协合村,有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村支两委,有了一个能够“自我造血”的村集体经济公司,有了一个“一带三园一基地”的产业布局,有了“郑家山”“卢家湾”“丁家湾”3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村级公路、通水入户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率达到100%,人均纯收入与2015年相比翻了4倍多,29户、99人贫困户全部脱贫。
协合村集体经济盈利,村民正在领取分红
从2018年的“空壳村”到2020年集体经济收益80余万元,排名云阳县447个村社区第一,协合村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
协合村的发展是轨道集团帮扶工作成果的缩影。
未来的庙塆村,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第一书记”邓楠需要思考的课题,也是他肩上的重任。在他的身后,依旧会有轨道集团这个坚强的后盾,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地方品牌、树立创先争优意识等方面持续发力,以“轨道力量”为庙塆村的发展提供强劲增量。
轨道集团与云阳县的协作还不止于此——6月16日,轨道集团与云阳县委宣传部签订乡村振兴宣传战略合作协议。百万粉丝的官方微博、广受市民乘客关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等轨道集团自媒体平台,将继续与轨道交通广告资源一齐发挥作用,构建起讲好云阳故事、传播云阳声音、塑造云阳形象的轨道交通宣传矩阵。
从脱贫攻坚迈向全面乡村振兴,这一路上,轨道集团与云阳县开展“同志式”合作、秉承“朋友式”携手、建立“兄弟般”情谊,用“线上 线下”“轨道 文旅”“扶智 扶志”书写出国企担当的故事。
文字:陈 斯
供图:郭咏秋、罗强
编辑:马 越
校对:张李波
责编:苏 阳
终审:胡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