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今年的“出圈”,先有“开往春天的轨道交通列车”火遍大江南北,再有就是轨道交通线上的“流动党史馆”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庆轨道集团先后打造了“奋进号”系列主题列车、车站“党史学习站”、全线网车厢pis滚动宣传屏等,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日常运营服务,让干部员工、乘客市民潜移默化了解党史、学习党史、读懂党史,在当地持续收获积极反响。
深度结合主责主业,融入基层、贴近群众,是重庆轨道集团今年以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一条重要遵循。集团上下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也正不断外化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党史宣传“开进”群众通勤旅途
9条在运营线路、370公里运营里程蔓延重庆主城都市区,构筑起发达的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网络与tod生活空间,每天为300多万人次提供出行服务。
如何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线网在全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地位,结合企业特点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重庆轨道集团创新方式、多点齐发,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格局。
“看,披着红装的列车穿楼啦!”
火热8月,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打卡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一位游客站在观景平台,指着刚刚驶过的“奋进号”主题列车兴奋道。
今年6月底,重庆轨道交通8列“奋进号”主题列车陆续上线运营。一列列涂装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主题的轨道列车,成为了城市一道道靓丽的新风景。
“奋进号”党史主题列车
而在重庆北站南广场站,许多乘客对车站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红色背景墙,巨幅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标语,悬挂“热烈庆祝中国共产成立100周年”巨大的led屏,创意十足的党史合影墙,设施齐全、摆放近600本党史相关书籍的读书区……今年7月,由重庆轨道集团精心打造的“党史学习站”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和乘客休憩、打卡。事实上,在李子坝站、嘉州路站等35座车站,集团都布局了这样的党史学习阵地。
李子坝站党史学习阵地
嘉州路站党史学习阵地
从车厢、车站到列车车身,再到轨道交通基地和建设工地,重庆轨道交通线上的“流动党史馆”通过向轨道交通各类场景、设施植入相应宣传方式,形成了一条点面结合、内外互补的“沉浸式”党史宣传流动线,融入到集团干部员工的日常工作,真正“开进”了广大乘客市民的通勤旅途,为在全社会营造“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贡献了“轨道方案”。
为乘客营造 “极致体验”
“这么晚还有轨道交通列车,很贴心!”家住沙坪坝富洲新城的刘茜最近注意到,1号线周末末班车发车时间延长至23:00,以后周末外出,她再也不愁回家晚坐不到车了。
在重庆轨道集团持续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延时运营是其中一项举措。从今年7月23日起,重庆轨道交通除少部分线路外,每周五及节假日(含周六、周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其前一日)都延长了运营时间,并且力争年内推行工作日常态化延迟运营,努力为夜间出行乘客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轨道交通未来运营的一大关键,是紧紧围绕乘客的‘极致体验’。这包括提升城轨交通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强化与公交及慢行系统接驳、推进运营车站智慧化改造、为乘客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等等。”重庆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峙表示。
切实解决群众在轨道交通出行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恰恰是推动“极致体验”加快落地最为有效的抓手。
今年以来,重庆轨道集团先后实施了品质提升示范站点打造、座椅防滑改造、出入口开通、出入口雨棚加装、车站夜间过街功能改造,高峰期和节假日变更运行交路、缩短行车间隔、增加上线列车、延长运营时间、全天候开行地铁环线和4号线互联互通直快列车及10号线快速车、配合开展轨道车站与地面公交换乘接驳,在窗口车站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轨道交通乘坐咨询、城市文旅导示以及急救药片、针线、小憩座椅等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
经营资源开发方面,企业因地制宜挖掘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潜力,丰富乘客文化生活,在客流大站、重要站点等增设了自动借还书柜、自助鲜花机、自助口罩机等设施,并开通了国博中心站、悦来站5g网络信号。
防疫防汛彰显“力度”
“‘日调度、日报告、日督察’一定要做到位,抗疫物资一定要准备到位,通风消毒、测温亮码、佩戴口罩乘车一定要落实到位!”最近,王峙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
针对近期疫情防控工作,重庆轨道集团坚决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对内,全面做好员工管理,强化员工出差、休假管理,严格执行离渝审批报备制度,杜绝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深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集团无禁忌人群接种率达100%;为切实保障广大乘客安全,集团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抓好车站及车厢通风、消毒、体温检测和个人防护等具体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工作组坚持机构不撤、人员不散、措施不减。
前不久,重庆轨道集团组织2300余人,开展了一次全线网排水设施大检查。
强降雨接连来袭,重庆轨道交通的 “防汛战”进入关键期。对此,企业进一步优化防汛排涝应急预案,落实设施设备保障措施,截至8月16日,累计开展了944次防汛工作动员、1242次员工汛期安全教育,制定了205部汛期现场处置预案,各车站、车辆段(场)、变电所配备12711个防汛沙袋;每日对现场防汛物资进行全面盘点,优化、完善防汛预案,持续开展边坡防汛处置、暴雨天气车站与轨行区积水处置、大风天气等应急演练;加强防汛值班值守,除了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外,还加强了各岗位人员的值守,确保为市民提供安全的运营服务,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重庆正在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
高标准发挥能动作用,聚焦群众所需所想
今年以来,轨道集团积极调动全体5000余名党员主观能动性,以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责任区、党建示范点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与群众面对面互动交流,向社会、市民收集轨道交通相关各方面意见建议近600条,及时掌握市民多层次、多样化出行需求。同时,各级党组织深入社区、乡村,目前已有5649人次在疫苗接种、乡村振兴、环境改造、垃圾分类、儿童教育、特殊群体慰问等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中奉献爱心。
轨道集团深化供需两端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列出38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提出调研课题67个,层层压实工作责任,规定完成时限,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走访调研机制,下基层、到现场、进班组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增强服务供给适配性,实现为民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截至8月20日,轨道集团“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已完成17项,剩余21项正在按计划扎实推进;各调研课题组累计前往轨道交通马家岩基地、两路口控制中心等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107次。
在回应社会关切的过程中,轨道集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靶向施策,有力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助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轨道集团还将把向群众征集意见建议作为各级党组织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提升轨道交通品质,把服务群众、为民办事落到实处。
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再提速
“‘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在工程项目建设上再发力。”
王峙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到重庆轨道交通领域,其根本是加快打造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通过发展轨道交通助力缓解大城市病,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北延伸段中央公园西站的工地现场,工人们正在高温下紧张施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北延伸段位于两江新区悦来组团和渝北区中央公园片区,对缓解重庆轨道交通线网南北向客流压力,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和交通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重庆轨道集团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加密,两槽加速,两翼联通,外围辐射”总体思路,统筹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全面开工第四期建设规划198.5公里的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据了解,重庆市正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立足 “850公里”,谋划“1000公里”,通过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提升城市外联内畅、互联互通水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集团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从群众最急需、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党员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效和变化。”王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