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凯发网

您的位置:

“智慧工地”为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加速——5号线北延伸段工程提速增效

时间:2020-08-1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讲话精神,将互联网与传统建筑行业深度融合,推动轨道交通“智慧工地”建设,轨道集团精心策划、统筹安排,与施工单位深入研究、探索,将实时监测噪音扬尘、“人脸识别”进出施工区域、大数据平台集中显示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轨道交通各建设工地,以大数据智能化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以轨道交通5号线北延伸段为例,为保证轨道交通的施工进度和安全质量,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不仅在施工工地采用了人员实名制管理、视频监控、环境监控、安全质量巡查等多项智能系统,同时还自主研发出了隧道人员机械管理、生产进度管理等多项安全管理系统。

“智慧管控”紧盯工程进度

5号线北延伸段全长8.64公里,起于5号线一期的园博中心站,止于悦港北路站,设狮子山停车场一座,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届时将与5号线一期形成串联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等行政区的南北向骨干交通通道,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为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进度,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中国建筑在5号线北延伸段全线15个施工点布置了128个高清摄像头、15个扬尘噪声监测设备,让现场管理人员得见违章,得见噪声,得到隐患,精确把握现场,及时对违规行为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另外,施工单位还在监控系统中自主研发出的一项新功能——异常行为分析功能,即通过视频监控抓拍的画面,立即分析现场人员的行为是否合规,比如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翻越防护栏杆进入非安全区域等,若是发现违规行为或操作,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进行提醒。

生产进度管理系统也是5号线北延伸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法宝”。该系统可以根据前期输入的工期计划、各工序开工时间以及每日实际施工效率等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若工期滞后则会根据具体情况将滞后预警信息自动发送给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以此提醒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施工组织方案,保证施工进度。

“人脸识别”助力安全施工

除了“智慧管控”,“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也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隧道施工为例,施工人员在进入隧道作业前,必须经过实名制员工通道。设置在隧道洞口的人员机械管理系统会自动读取和记录施工人员安全帽和机械设备上的芯片信息。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才能进入,否则系统会对他们发出提醒。除此之外,隧道内还安装了定位接收器,能准确定位作业人员位置,若遇到突发情况,救援队能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精准施救。

“智慧工地”这种新型工程现场一体化管理模式,目前也在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等在建项目中同步推广,不仅有效缩短了管理半径,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还为工程项目施工筑起了安全屏障,为轨道交通建设注入“加速剂”。轨道集团将积极践行企业责任,全力打造轨道交通“智慧工地”,建立更全面的智能监控防范体系,让在建项目的管理更加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规范化,不断推动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