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线一期是重庆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中重要的南北向骨干线路,北至渝北区园博园,南达大渡口区跳磴,从规划建设起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与殷切期盼。2017年,5号线一期北段开通,为两江新区快速发展注入新动能;而今5号线一期石桥铺~跳磴段的开通,则给九龙坡、沙坪坝、大渡口等中心城区送来“及时雨”,极大方便了沿线市民出行,促进周边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向南而生 带动区域发展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的有效途径,更是缓解重庆山地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由之路。按照市政府构建“四山两江三谷九组团”平行网络山水城市格局的工作要求以及“中心加密、两槽提速、两翼联通、外围辐射”的轨道交通总体发展思路,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仍有轨道交通加密的需求和空间,特别是人口集中的中部槽谷,交通压力最为突出,拥堵现象最为显著。此前,既有的轨道交通线路解决了中部槽谷没有轨道交通的问题,但该区域内车站覆盖密度、关键截面供给以及整体疏运能力上仍存在一定缺口,在此大背景下,5号线一期的早日建成通车尤为重要。
2013年,5号线一期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底线路园博中心~大龙山段开通试运营,2018年底大石坝站开通后,两江新区内区段全部投入运营,5号线建设步伐一路向南迈进。2021年1月20日,5号线一期石桥铺~跳磴段开通初期运营,线路长度19公里,设车站12座及中梁山车辆段,其中石桥铺~半山区段8座车站为地下站,中梁山~跳磴区段4座车站为高架站,在石桥铺站与1号线换乘,在重庆西站与环线实现同站台换乘,充分发挥了网络化运营效益,为构建完善重庆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和“四铁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5号线一期跨越嘉陵江,南北贯穿中部槽谷,与3号线基本平行,能够大幅改善跨嘉陵江交通状况,有效缓解中部槽谷地面交通压力。新开通的5号线一期石桥铺~跳磴段串联了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等中心城区,途经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华岩旅游风景区等重要经济文化区域,集聚相关产业经济要素,市郊铁路江津~跳磴线开通后还将在跳磴站实现无缝衔接,进一步缩短中部槽谷与西部槽谷的时空距离。
节能环保 守护绿水青山
重庆是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轨道交通作为节能、环保、智能的交通方式,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和我市“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号线一期石桥铺~跳磴段的节能环保三大亮点,就充分体现了绿色交通的显著优势。
首先,线路建设过程中,在暗挖隧道部分采用水压爆破技术。该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节省炸药用药量,并通过在重点地段加强轨道结构减振措施,尽可能减小线路建设运营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其次,线路采用适应重庆山地城市坡道多、转弯半径小、车站埋深大等实际情况而优化研制出的as型车,列车采用再生制动的制动方式,配合在变电所装设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等技术改造,可以降低电耗,节源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中梁山车辆段在全市范围创新采用了双层运用库。该运用库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土地节约率达25%,其上下层完全重叠,下层为列检层,上层为停车层,可同时满足66列轨道列车的停放、维护、保养和检修。
5号线一期石桥铺~跳磴段的通车,完善了轨道交通线网骨架,加密了中心城区线网密度,缓解了中部槽谷交通压力,减少了沿线居民通勤时间,对于我市交通构建“大循环”,畅通“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待全线贯通后,5号线还将充分发挥过江通道作用,减轻跨江通行压力,远期将配合市郊铁路江津至跳磴线、5号线北延伸段等线路进一步疏解人口,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文:刘畅
制图:张李波
编辑:易姿颖
审核:胡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