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凯发网

您的位置:

新春走基层 | 一对“火眼金睛”一双“顺风耳” 夜探轨道巡线工

时间:2022-01-26

晚上11点后,重庆单轨2号线全线结束运营。在送走末班车和最后一名乘客后,各座车站陆续关闭,这座城市也进入了梦乡。

不过,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夜幕来临时他们背起沉重的工具箱,乘坐专门的工作列车,拉开一天工作的序幕。

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们都如“夜行者”一般,守护着这座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这群人名叫单轨线路检修工。

▲2022年1月24日凌晨,单轨2号线大溪沟段,轨道巡线工集中精力正在瞭望,观察轨道梁上是否有异物。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深夜他们开始一天的工作

1月24点凌晨12点34分,在重庆轨道交通大堰综合基地里,张成西与苟飞、李佳鑫组成的巡线班组已经收拾好东西,整装待发。

 

张成西是班组的负责人,他打开了工具包,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巡检装备。“这个是验电器,这个是接地线,还有日常大家看到的手电筒、安全绳、警示灯、游标卡尺。”

“我们一般12点就要到岗,先要来办公室收拾工具,讨论当天的作业流程。”张成西介绍说,单轨2号线一般情况下12点30分停止电力供应,巡线工人1点开始作业。

看到人员都到齐了,张成西发出指令,“今晚大家上‘大黄蜂’。”

“大黄蜂”是指专门搭载班组成员的工作车,因为车身是黄色的,又有点像变形金刚,巡线工都叫它“大黄蜂”。由于该车编号为“b22”,大家亲切地称它为“b孃孃”。

12点45分,班组成员坐上“大黄蜂”从大堰基地出发,前往单轨2号线较场口站,开启一天的工作。

▲2022年1月24日凌晨,重庆轨道交通大堰综合基地,张成西、苟飞、李佳鑫组成的巡线班组正将工具搬入“大黄蜂”检修车厢里。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火眼金睛”审视每一寸钢轨

夜晚的山城宁静美丽,但三名巡线工人却无暇欣赏这迷人的夜色,一双眼睛紧紧盯住前面的轨道梁。

“夜间巡线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需要工人有一双‘火眼金睛’。”张成西提到,工人们要注意观察轨道周围是否有塑料袋、气球等漂浮物,以及前面维修人员掉下的工具包等异物。

“我们还要注意大型树木以及山体落石对轨道的影响。”张成西说,单轨2号线要经过不少公园和山体,树枝长高了有时会落在轨道上,修剪难度不小。

“现在还好,夏天的时候我们很担心山体滑坡,落石掉下来非常危险。”张成西说,如果遇到极端天气,需要多个班组的同事一起清除掉轨道上的泥沙。

 

▲2022年1月24日凌晨,单轨2号线黄花园段,轨道巡线工正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个接缝版之间的高差。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三步走”确保万无一失

2点03分,列车停在了黄花园至临江门的运行区间上。苟飞打开车门,为李佳鑫绑好了安全带,准备进行高空作业。

李佳鑫小心翼翼地走出列车,俯身蹲在悬空的轨道梁上,把警示灯放在不远处。“这是作业的第一步,放警示灯是让后面的同事知道你正在进行高空作业,请他们停车等待。”苟飞介绍。

随后,李佳鑫拿出验电器对轨道进行验电。“必须在无电的情况下才能作业。”苟飞介绍,给2号线列车供电的是电压1500伏的接触轨。“虽然此时接触轨已经不供电了,我们必须再验电确保万无一失,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你要认真听,要是验电器发出嘀嘀声,说明轨道还带电。”张成西补充道。

确保轨道无电后,李佳鑫开始第三步作业——装设接地线。

“接地线是我们员工的生命线,是为了防止检修设备突然来电和感应带电,关键时候可以救命。”苟飞说。

只见李佳鑫首先把短的一根接地线夹在了接缝板上(两条轨道之间),然后依次把负极与正极线夹到轨道梁两侧的接触网上。

装设完后,李佳鑫回到列车上。尽管室外气温不到10度,他却满头大汗。“冬天作业还好,夏天闷热潮湿,我们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李佳鑫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2022年1月24日凌晨,单轨2号线佛图关段,轨道巡线工集中精力正在瞭望,观察轨道梁上是否有异物。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顺风耳”听音找问题

验电、铺设接地线等前期工作完成后,三名工人来到工作车下方检查轨道梁两侧有无异常。

“除了一双‘火眼金睛’,你还要有一双‘顺风耳’去听轨道的异响。”苟飞称,轨道梁在列车巨大的冲击下,每天都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有些变化会通过异响来提醒。

苟飞用点检锤敲打了下轨道梁之间的接缝板,只听见一声清脆的回响。“声音如果清脆,这表示轨道梁之间接触紧密,这是正常金属之间的敲击声。”苟飞说,如果声音沉闷浑浊,这可能预示着轨道梁之间有了空隙或者松动,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了。

除了依靠工人多年累积的经验去听去看,精密的检查工具也派上了用场。李佳鑫打开了探照灯,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个接缝版之间的高差。

“左边1.8毫米,右边0.8毫米。”李佳鑫报告,张成西记录下了数据。“高差在2毫米的范围内都是允许的。”张成西解释。

接近3点的时候,检查作业完成,三人准备返回大堰基地。“回去后工作还没有完,我们还要填写巡检记录表,将检查数据录入电脑。”张成西说。

早上9点,三位巡线工结束工作回家。此时,道路上已经是车水马龙了。

 

 

 

来源:综合重庆日报

编辑:樊   润

责编:张李波

终审:胡潆兮

 

网站地图